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成果 > 高三政治学科高三复习计划与建议

高三政治学科高三复习计划与建议

2013年03月10日 21:01:06 来源:营山二中 访问量:1069

 

 

 

前言:高三复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永远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成功的经验应该借鉴,失败的教训可以吸取。例如在复习进度安排上,有的老师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有的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也有的几乎就是以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为主;再如在复习顺序安排上,有的是从高三的内容到高一、高二,也有的是从高一到高二再到高三,等等。怎样选择有效的课题教学和复习方法?大体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学习情况等来确定,将个性与共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收事半功倍之效。本文对高三政治学科复习提出了一些建议,供老师们参考,愿有所裨益。


高三政治学科高三复习计划与建议

一、复习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研究实施有效教育,强化教改意识,优化复习过程,落实教学环节,注重研究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2、以《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知识整合与生成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进度安排及阶段复习思路
o 第一轮复习,基础能力过关:从九月初到二月底。
o 第二轮复习,综合能力突破:从三月初到四月中。
o 第三轮复习,提高应用能力:从四月下到五月底。
(一)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具体可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理清知识,突破薄弱环节,抓住一个“细”字。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发现高考的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切入口小,切入口小事实上也表现考察的内容也更多细小,有可能是二级含义及意义。因此,第一轮复习,要不留死角,要让学生以2010年《考试大纲》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据,弄清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基础能力过关。
第二,抓知识形成过程,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系统观、结构观。对知识不但要知道“是什么”,也要了解“为什么”,要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形成脑图,也便于学生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 
第三,进行梯级训练。所谓梯级训练就是将测试题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节为单位的基础知识测试;第二种是以课为单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第三种是以单元为单位的综合测试。 
第四,适度关注热点。每年的热点问题都是政治高考的重头戏,考生可建立一个“时政百宝箱”,将关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信息记录下来,并运用所学知识作简要分析。 
(二)二轮复习全面提升学科能力,掌握解题方法。具体可分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解剖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趋势。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全面把握高考命题角度,多方位掌握知识。指导学生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以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第二,在知识的“准、活、精”上下工夫。所谓“准”,就是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身的意义和规定性,能区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所谓“活”,就是学活用活,既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能准确迁移知识,转化、提炼知识。所谓“精”,就是对知识的掌握要突出高频考点。 
第三,强化热点,多角度训练。在二轮复习中,应对本年度的热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出几个专题,把握热点问题的实质,明确主攻方向。 
第四,综合交叉训练,全面提高应试能力。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的综合性强,突破课、单元、模块的界限,一道题往往既考查这个单元的知识,也考查另一个单元的知识,既考查这个模块的知识,也考查其他模块的知识。 
第五,总结试题特点,掌握解题规律。规范答案,讲究逻辑。在第二轮复习中,要讲解选择题和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规范答案,讲究逻辑。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时,知识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在回答主观题时,一定要过好审题关、结构关、语言关。审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材料,找到与材料相结合的知识点,答题的结构要严谨具有逻辑性,而答题的语言也是学生非常欠缺的,平常训练时,要有意识把他们错误的、不规范的语言进行汇总,集中纠正,进行归类。
  (三)三轮复习考前热身,模拟训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突出一个“准”字。主要目标是准确的记忆书本知识,准确的书本原理,准确的答题方法。由于很快就要进入高考的实战阶段,因此不能再模棱两可,要力求准确。
第二,做到一个“精”字。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一定要精讲、精练,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力求做到举一反三,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避免一个“漏”字。最后一轮学生要会查漏补缺,看以前做过的试卷,尤其是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
第四,模拟一个“实”字。最后一轮要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总结考试的经验。 
三、备考策略建议
在复习中,教师应尽快熟悉考试大纲、考点和四川省自主招生命题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
1.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高考四川文综卷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试要求不只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而是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高考四川文综卷政治试题部分仍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例如“三农问题”、“创新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如“财政的作用”、“发展是硬道理”等。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错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有的教师认为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然而,恰恰相反,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样,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肢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那么,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
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横向建构。
再次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以知识的整体把握。
3.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的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4.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学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围之内,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那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必须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与史、地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等。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还要加强对新课改的研究)要求教师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并研究重点热点问题。当然综合能力测试对时政知识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一定要广。平时的单科考试中不一定热的问题,在综合考试中却会经常出现。另外,综合考试毕竟不追求试题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着力把握核心概念和知识,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重点,寻找知识的交叉点。这一点在综合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对《政治常识》第四课的学习,要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民族及宗教的其他问题一般理解即可。
6.改进教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由于四川单独命题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有方,效果明显。
(1)注重对知识的复习理解和贯通,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2)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
(3)习题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
(4)试题的答案要“准、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5)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靠拢,尽量争取加分,要培养考生求新、求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7. 优化复习过程,落实教学环节
常规教学六个基本环节:“备、讲、练、导、考、评”。
1、备:教师备课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重视不变点。力求复习备课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设题角度、备到思维和方法。
2、讲:复习要采取启发式,要讲教材、讲基础、讲考点、讲规律、讲方法;要精讲,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把多媒体课件引进高三课堂,增大复习容量。
3、练:布置练习,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出发,要精选题目,落实考点练习,类型全面,适应高考。自编题要力求有针对性,外来题力求有补充性,做到去粗存精,精练巧练,讲求实效。要指导学生独立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完成练习的良好习惯。要注意训练的速度,训练答题方法和技巧。
4、导:要重视和加强辅导工作,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要加强宏观调控,更要加强个别辅导的安排、督促、反馈与调控,个别辅导要注意导思想、导方法、补基础。
5、考:考是为了更好地教与学,要让学生明确考试目的,做到以课标、考纲为标准,全面考查、突出重点,落实双基、注意能力,要重视考试后试卷的批改评讲,重视考试后的知识归纳和提高,要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知识、能力实际,调整备考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
6.评:试卷讲评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必须高度重视。首先,要克服“一张试卷、一讲到底”,“只简单对答案,不举一反三,就题讲题”等低效率的试卷讲评现象,做到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评带有普遍性问题的试题。讲评课教案必须有错误率统计、错误原因分析及答题思路解析。讲评尽量做到要及时,要有针对性、辐射性、指导性和诊断性,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评一道试题至少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分析试题的特点、命题的思路及考查目标;二是分析学生解题情况,肯定学生在解题中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和应该注意的方面;三是分析试题与教材(考点)的结合点,即该题考查的知识范围;四是要介绍有关热点的背景知识;五是要设计试题的变式并要求学生练习;六是要做到不断回头看,做到步步前进,时时总结,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

编辑:唐德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营山二中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