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专栏 > 营山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营山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014年06月03日 09:18:07 来源:营山二中教科室 访问量:863

营山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 目的意义

新课程不实行,四川作为最后一批还是实行了;新课改不进行,四川新课程也已经实施了五年。2017年高考又要改革,请问我们的老师这些年教学方法改变了多少?指挥棒变老师的教法不变行不行?受地域的影响,我们的观念落后了这些年,现在怎么办?不改不行。

经学校行政决定,我校本期开始将推行高效课堂。开展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突出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改善师生关系以“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个别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为主要方向;教学评价注重知识、问题、思维和兴趣的有机统一,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实际知识的联系。为保障有力,推进实效,特制订本方案。

二、总体构想

第一、思想层面的课改--课改理念在教师教学思想中的培植

只有课改的重要性、必然性植根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只有我们的教师充分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就不可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古板的教学是导致成绩不佳和自己的教学不被学生认可的主要原因等因素以后,才可能主动思考并积极作为,才可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用课改的理念去备课、备学生、备导学案、备课堂教学设计等。

关于如何去备学生、备导学案、备课堂教学设计等教学环节,除了教师的自学、集智备课、向学生学习等外,加强学校的业务培训是一条有效路径。

第二、操作层面的课改--课改行为的践行

1、课程建设的改革,包括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国家级课程的校本化

我们的做法是其一,把三年的课程看作一个整体,知识可以重组、迁移和拆分,教师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水准灵活地自我掌握教学进度;其二,分学年确立目标并在执行中不断调控。

一年级:抓基础

重点: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

措施:分层分班,分层施教;放慢进度,夯实基础

目的:让大多数学生跟得住、学得会、学得好,打造橄榄球型团队

二年级:防分化

重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延伸培养

措施:平衡发展,以橄榄球型学习团队带班风、带学风,不断查缺补漏,不留缺憾

目的让学生安全度过分化期

三年级:保升学

重点:学习质量和学习态度的调控

措施:定期检测,定期分析,不断查缺补漏,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上一个理想的学校

2、课程实施的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课堂模式是双主合作,其中最低20分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及展示时间,最高20分钟是教师精讲时间,在这里我们划定的唯一界限,就是精讲时间不许超过20分钟,其余的根据课程内容、课型、学生情况自我调整,只要能够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完全可以不讲。

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层次性把教材内容,认真加以梳理后分成三大块:识记级的知识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有会有不会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学生不会的内容教师必须精讲并且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课程评价的改革

作为一种制度保障、一种助推力,究竟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是课改成功的课型,对于课改积极并成功的教师有哪些支持政策和措施,比如评优晋级奖励等,可喜的是我们的课堂评价跟得上课改的步伐,但是在制度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组织管理机构

组  长:闵  毅   

副组长:刘家武  许永良  欧建忠  杨  杰  郭尧平

成  员:杨通林  周亚权  王小东  徐晓维  李跃华

管理流程

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科室、教务处、---教研组:资深老师——首席教师(省、市、县名教师)——骨干教师——成熟教师(一、二星教师)——合格教师

我校推行高效课堂,由刘校长牵头,教科室具体组织,教务处,教研组具体实施。

四、高效课堂的最佳载体——学案导学”模式

“学案导学”, 重点研究学案(含预学案、导学案、固学案)的编写、研究使用学案促进核心概念有效学习。

“学案导学”法的流程及特点 

流程课前自主预学明确目标→课堂导学合作探究→课后自主固学;

特点将教师思维显性化,预学-导学-固学三环相扣,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多层活动、务实高效,是落实课标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的最佳载体.

如何编写学案

预学案:目标是规范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并提振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因此,重基础是预学案的编写原则。尽量降低难度,忠实于教材,以填空形式展示教材的基础主线,同时渗透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教育,预习自测题应选用A、B两级(A-识记级,B-理解级)。

导学案:本部分目标是实现能力提升,要借编者们的最大智慧。编写时要结合考点、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所有探究问题的设置应有探究性和启迪性,但要适度适量。素材可来自教材、个人经验、网络及教辅学案中的精辟问题等,所有问题都必须结合课标、学情和考情进行通盘增删和整合。对于练习还须按预学、导学、固学三个梯度分类整理而不重复。

固学案:重变式训练,目的在于对导学案中的能力进一步通过训练来加以巩固,此部分对优生可安排一些拓展性的选做题。

 

 

 

 

如何使用学案

 

教 师 主

导 编 写

预学案

导 学 案

固学案

学 生 主

体 学 习

自主学习

提出疑点

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自主学习提出疑点

学  习

形  式

自主学习

(组内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组内→组间→师导)

自主学习(组内合作学习)

课 堂 基

本 流 程

课堂前

5min兵教兵

课堂30min兵教兵

课后自主检测5min

 

 

 

 

①完成基础学习,明确重难点

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①发挥组间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和角度的思考和交流

②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激情互动,张扬个性,释放潜能

③让差生解决疑点,让优生更优,实现合作双赢

④教师点拨追问→点评总结→量化评比

 

 

①完成巩固学习

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合作、宽容、理解的良好品质

 

五、具体要求

(一)学校要求

1、学校将根据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逐步减少教师的课堂用时。

2、高一,将在第一学期开学后进行小组学习模式的培训,掌握学法,并补习基础知识。

3、高二,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期间,可视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模式。

4、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并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规”,学之“范”,是课堂评价的核心标准。凡违反课堂教学模式者,课堂评价零分。

5、推举出学科高效课堂示范人员(附表),并优先安排外出学习。在起始过程中,要求全体任课教师自觉参与,其中40周岁以下的老师必须按高效课堂要求试行上课。

 

学   科

年  级

示 范 者

高一

陈琳英

高二

陆 一

高一

贾  巧

高二

陆  江

高一

李佳容

高二

吴惊秋

高一

曾  雪

高二

李  杰

高一

翟海军

高二

邱清泉

高一

费  玲

高二

许起志

高一

杨正伟

高二

黄江林

高一

李  茜

高二

吴唐莲

高一

卢  艳

 

6、本期将请县教研专家指导部分公开课教学,所有高一、高二公开课、汇报课必须按高校课堂要求教学。教学人员必须熟悉、掌握高效课堂相关理论‘并用于课堂实践。

(二)强化预习环节

为彻底扭转教改第一阶段中学生主动预习情况不好,进而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将建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预习课型。

1、要求任课教师在教研组长组织下认真研读课标、考纲,对教材进行章节、单元内的整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

2、通过预学案完成课前

预学案完成情况由学习长课前检查并签字,上课时组长将结果汇报任课教师。每节课的固学案必须交老师批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3、教师要精心准备学案。在学案中要体现出预习目标、重点、难点预测;要有知识链接;要给予学法指导;要有达标检测。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问题设计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完善学习小组建设

小组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对学习小组建设提出如下要求: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2、划分依据: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68个小组,小组内“同质结对,异质互助”,开展“对学”。

四)逐步形成“五步四查”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独学:学生在预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2)对学、群学:同质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的对学,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

3)组内小展示: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小组长汇报给老师。

4)班内大展示: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展示内容为共性问题、有创新的问题解决方法、方案等。

5)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对导学案进行整理、补充,而后教师通过固学案来组织达标测评。

2、“四查”:课堂上的四次学情调查

1)在学生独学时:教师巡视调查,了解学习进度,对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

2)在组内小展示时:教师巡视指导或学习组长的反馈,灵活调整预设时间的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

3)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教师据此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

4)查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各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组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次数,写在黑板上。

(五)建立“以学评教” 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建立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为依据的评价系统,即时、公开、公正地评价评价课堂教学,以期达到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的目的。

1、优质课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

2、评价维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导学案评分表

课题                                     复备教师

年级                                     科    目

评价项目

要求描述

分值

得分

设计过程

15分

1.体现了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

7.5

 

2.复备教师修正完善,学科主任审核签名。

7.5

 

文本形式

10分

1.整体布局合理,行(字)间距适当。

5

 

2.刊头要素齐全、规范。

2.5

 

3.字体、字号统一(除需突出的标题外)。

2.5

 

文本内容

50分

1.完整性。包含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基本流程、整理学案、达标测评等基本版块。

20

 

2.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出发。

10

 

3.导学性。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法。

10

 

4.探究性。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增强探究性,杜绝习题化。

10

 

运用价值

25分

1.符合学习规律和学情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0

 

2.适用于教学(预习、展示、反馈)全过程,既是学案,也是教案。

15

 

补充评价

 

 

 

3、管理部门的设置与功能

(1)基层管理者——班主任

班主任除对本班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管理外,还要加强对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协调,监督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将班主任对本班任课教师的评价纳入教师量化考核,分值为20分。

(2)  中层管理者——教研组和备课组

分管教学的领导和教研组长要坚持听课。教务处、教科室要依据每周每班的上课情况考评教师。

教科室是本学科教学改革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承担对本学科教师培训、引领的职责。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一节研讨课。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本周要确定出下周研讨课任课教师、时间,填入《营二中教研活动记录表》交教科室。

每月的研讨课结束后,教研组长要组织组内教师评课、打分,期末进行排名,结果上报教科室。下一学期由教科室组织校级示范课,教研组要组织薄弱教师的帮扶课。待师生形成良好的教与学习惯后,学校将对组内研讨课模式加以调整,形成组内研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级示范课模式。

(3)学校管理层——教科室、教务处

在刘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两处每天对课堂进行考核,量化、评比。教务处主要考核学生的听课状态,作为对班级进行量化、评比的依据之一;教科室对教师的课堂状态进行考核——听课、验收、指导、反馈。一周一评,一月一通报。

 

 

营山县第二中学

 

2014.3.13

 

 

 

 

 

 

附件

附一: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要求

 

一、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二、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体化。

三、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

“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

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感情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二度创作”有提升

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差异

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

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

5.学法指导在其中。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

1.统一编写程序  

当周备下周的学案,每课一案。

(1)有两名以上教师任课:先指定主备人,主备人双周轮换。

主备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 备课组集体研讨并由主备人修改,形成共案 → 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 相关任课教师依据本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 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存档。

(2)一名教师任课:独立完成 → 学科主任审核 →结合授课,课后修订,存档。

2.统一基本环节  

一般预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设计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及难点预测  

对于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往往跟教师的指导、学案的编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

3)知识链接,指“前挂后连”的知识  

具体是指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

4)学法指导。要明确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  

学法指导不应是单列的导学案的一个环节,而应该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学法,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时要明确自学的目标,与本节知识有关的知识链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其初步运用。

合作探究——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讲学生需要组内讨论才能解决或获得基本的思路。

展示提升——展示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而是小组学习遗留的问题展示;是小组学习成果的生成性展示;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性展示。一般展示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题的易错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点、总结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如学习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

6)整理学案  

在进行课堂展示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自查自纠,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7)达标测评 

要体现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

8)自主反思  突出反思点,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也可放在纠错栏里)、心得感悟等。

3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4.统一编写格式。(附表导学案模板)

四、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自主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2.使用导学案时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

3课堂上要用好双色笔。养成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或使用导学案整理纠错记录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写出自主反思。

4.检查的作业为导学案、双色预习笔记和纠错本。也可以将预习笔记、纠错内容设计融入导学案中一并检查。

5.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是课本学习的辅助,不能替代课本。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交流,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课堂上对导学案的使用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控制,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

3.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反思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5.导学案中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能力,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双检验。如果因时间原因,不能课内完成,应对学生提出课后限时完成的要求,并及时上交,进行批改。

6.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7.导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导学案模板 

_____年级______学科导学案                       执笔:         审核: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题:                         课型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预测】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达标测评】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 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说明:

1.纸张:B4纸,正反面使用;

2.字体和字号:(1)页眉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五号;(2)建议“课题”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三号加粗;“课型”指预习课、展示课或反馈课等;(3)各栏目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内容部分为宋体,小四。

3.导学案采取一案两用,教学案合一。右侧备注栏,教师用于集体备课后的个人二次备课;学生用于课堂整理学案,可使用双色笔整理纠错题,记录方法和规律总结以及课堂学习成果的生成等。

                              

附二:学习小组建设方案 

一、学习小组的概念及内涵

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其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一)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

(二)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与学活动;

(三)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四)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学习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依据;

(五)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

(六)由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

二、学习小组建立的必要性

在新的课堂学习模式下,小组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小组学习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习小组的优势

(一)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从主体构成上讲,它不仅包含了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生生互动的交流形式。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活动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对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体评价,小组内的每名成员便自然形成了一种相互捆绑的“利益共同体”。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自然增强。

(三)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小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建构的机会,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知识,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引导者,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在这样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将能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学习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要做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合作互助,易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

(八)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

发质性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在小组学习时,学生间的评价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其相互间的评价将随时随地的发生,更有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

四、学习小组建设

(一)小组划分依据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

2、划分依据: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6—8个小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内“同质结对,异质互助”,开展“对学”。“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

(二)分组办法

1、 “选”——每个同学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学习组长。让每位同学选出6——8位他们自己认为很负责并且很佩服的组长,老师把学生的投票数进行统计,可选出前十五名作为学习组长候选人,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荐等形式。

2、“说”——让候选人以“假如我是学习组长”作为主题发表演说。

3、“定”——根据学生的发言,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委会成员进行商讨,最终确定出6——8位同学为正组长,及相应人数的副组长,一共12——24位同学。这些同学自由结合确定出6——8个学习小组的正副组长,每个小组由一个男生正(或副)组长和一个女生副(或正)组长组成,全班共6——8个组。确定正组长的标准为学习须在中游以上,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其主要职责侧重于学习管理,副组长的职责侧重于行为、卫生等常规管理。或者说正组长是学习组长,副组长是行政组长。

4、“分”——召集12——24名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根据划分的依据(参照学生成绩基础,并结合其他因素),将其余同学排序,按“S”型安排组员,然后均分到各个小组。

5、“调”——学生分配下去后有的不一定恰当,班主任可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如男女生的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一段时间之后,班主任根据各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如组长是否与组员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有时是组长与组长之间的互换。

6、“排”——各小组把组员召集起来进行组内排位,组内每个同学的具体位置由正副组长来决定。但通常应为中间是学困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同层次的学生对坐,便于学生之间的对学和结对帮扶。

7、“议”——各组制定小组发展愿景,并围绕愿景研究小组发展策略,制定小组公约,共同制定后每个组员都要签名。利用主题班会,各个组长发表就职演讲,谈自己如何管理本小组和对本小组你认为有问题的个别同学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开好成员的表态会,并确定组内学科负责人,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8、“带”——班主任给组长提出要求,对组长进行培训,要求组长起好带头作用,管理好本组。

9、“评”——每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在班级内召开班会,让组员们对组长、班干部等进行评议。也可以班长评价组长,组长评价班长,一天一评,一周一评,评价主要以团队评价为主。

10、“实”——小组间的合作要求是务求实效。

(1)独立思考,思维参与。合作的目的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的成果,依群体智慧解决问题。

(2)明确目标,规范程序。需要小组交流的有:① 意见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② 个人无法独立掌握的内容;③ 开放性、探索性的内容;④ 需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3)树立信心,共同进步。① 多鼓励学困生积极动手,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② 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使他们体会到快乐;③ 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④ 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活动情况,了解他们的思维状况,对他们倾注更多关心和鼓励;⑤ 对学困生的展示给予相对高的奖励分数。

(4)及时指导,积极调控。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包括观点的失误,方法的局限等及时进行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焕发,使他们树立信心继续探索;当学生取得进展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产生喜悦;当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引导他们回顾与反思;当小组成员意见不统一时,引导他们正确讨论,学会归纳总结。

五、小组评价

(一)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不仅仅是评“对不对”、“好不好”、“棒不棒”,也不单单是一句鼓励赏识的话语,评价应是多元的,真正的评价不是甄别优劣,而是引领发展,激发学生内驱力,增强小组凝聚力。评价就是武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二)小组评价遵循的原则

1、 评价功能具有多元性。概括地讲表现为即时性(过程性)、纠错性、激励性、导向性、延展性、实效性等方面。其中即时性评价要贯穿从预习、黑板板书、学生展示、质疑对抗、反馈测评等每个过程和环节;纠错性是评价的最基本功能;激励性评价要求树立“展示无错”的观念;评价的导向性是指在教改初期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具有指向性的评价。就是想达到什么就评价什么,需要什么就评什么,缺什么就评什么,从而达到“评什么就有什么”的目的;延展性是指在点评时,可以补充拓展延伸,提炼生成;实效性是指课堂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要围绕主题展开,使评价富有实效和价值。

评价主体也要体现多元性,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2、 评价内容具有全面性。

3、 评价手段具有多样性。

各备课组可结合实际情况及学段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实施办法。

 

 

 

 

 

 

 

 

 

 

 

 

 

 

 

 

 

 

 

 

附三:课堂评价标准

一、教师

1.教师板书:

板书工整,认真仔细,以正楷字为标准,讲求设计。

2.教师语言:

教师在点评、评价、组织时:(1)语言流畅;(2)声音洪亮;(3)有肢体语言。

3.教师表情:自然大方,面带微笑。

4.教材处理:教师处理教材做到细化,能够拓展延伸。

5.教师站位:教师不站到聚焦处。

6.教师对学生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纠正。

7.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赏识、鼓励。

8.教师能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评价。

二、学生

1.学生表达:

1)语言流畅;(2)语速适中;(30声音洪亮;(4)面向全体;(5)声情并茂;(6)有肢体语言;(7)脱稿。

2.课堂气氛浓厚:

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活跃,课堂气氛浓厚、和谐。

3.学生板书能够正确运用双色笔,重点突出。

4.学生表达要站在聚焦处。

三、课堂形式

1.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学困生是否参与表现。

2.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锻炼学生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

3.点评恰当,突出重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

4.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附:评价表格模板

听课评分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______    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

评价项目

要求描述

分值

得分

教学时间

10

教师活动不超过 10/15/20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30/25/20分钟。

10

 

教师活动

15

1.板书学习目标。目标设定切合学生发展及课程要求,表述准确具体,落实性强,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

5

 

2.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激励、评比。

5

 

3.合理组织导学过程和环节。启发、纠偏、释疑、总结。

5

 

学生活动

40

1.自主预习:安静专心,独立积极,完成任务速度快、效率高。

10

 

2.合作学习:组长组织,分工明确,人人踊跃,气氛热烈,有效度高。

10

 

3.个体展示:面向同学;声音洪亮,表达流畅,有适当辅助动作和表情;鼓励出现适当活泼形式;鼓励学困生展示,参与面广。

15

 

4.笔记板书:书写规范,作图标准,重点突出,清楚美观。

2.5

 

5.点评补充:反应及时,突出要点,实质到位,同学易于掌握吸收。

2.5

 

学习实效

35

1.课堂秩序好,动静结合,活而有序。

5

 

2.学生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5

 

3.测评反馈效果好,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

20

 

4.学生全面参与,思维情感积极活跃,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增强。

5

 

总体评价

 

 

 

听课评分人

 

附四: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2、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整理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2、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

效能分析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六个支撑: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另外,教师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

特别说明

一、高效课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预习课型应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教师做好相应的小组学习辅导,并做好反馈评价;展示提升课型一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完成了独学、对学和群学环节;单元(或课时)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从而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侧重达标反馈,并做必要的展示。

在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由于科目、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很难统一。就一般预设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4分钟;独学7-8分钟;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25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

二、高效课堂的去模式化问题

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贴—出贴—破贴”的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且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过关”后,学校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形成学校或学科课堂教学特色。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和教案的侧重点不同

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案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导学案与教案主体地位不同

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导学案与教案出发点不同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导学案不同于教案

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五步查”学案课堂心得体会

 

我以为,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教学,一定得适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符合我校教育现状的“五步四查”教学法,这样老师才会由课堂主导变为指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气氛由沉闷压抑变为活跃快乐。在此基础上,我有几点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对学生应注意:

1、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让学生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对教师应注意:

1、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2、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三、对展示应注意:

1、“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2、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3、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4、听展学生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学案整理。

5、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6、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7、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四、对整理学案应注意:

1、对学生而言,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2、对教师而言,教师根据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此外,我们教师在运用“五步四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

五、对学案上还需注意:

1、高度重视学案的编写。学案直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要特别重视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分层达标。通常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基础在线),“提升题”或叫“拔高题”,以及“拓展题”。

2、重视预习、展示、反馈。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 

当然,梨子甜不甜,只有咬一口,方知结果如何,同样道理,理论讲得再好,不进行实践,也是空谈,所以,我们只有边实践,边总结,才能边提高,才能真正取得学案课堂的高效,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学校的课改加油喝彩!

编辑:唐德明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优质教案:数学组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营山二中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