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成果 > 数学教师如何应对高中新课改(李擎)

数学教师如何应对高中新课改(李擎)

2013年03月12日 10:12:00 来源:营山二中 访问量:1075

数学教师如何应对高中新课改

 

 

    营山二中     李擎   

 [摘要] 面对高中新课改的挑战,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冲击着传统教育观念,对高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中教师必须加强新课程的学习,把握新课改的内涵、目标、内容和操作等问题;了解并掌握新课改的相关理念,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明确新课改对教师观念和能力的新要求,尽快适应高中新课改。作为高中数学这门基础性学科,同样面临机遇与挑战,数学教师理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课改中。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从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五方面就如何应对新课改做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课改    角色   评价    课堂教学      数学素养

1. 引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着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急剧的改变,从而也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传统数学教育中凸现出的问题也迫使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而新课就是在这种强烈的时代呼吁中应时而生。课改的要求、新课标全新的理念都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那么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师该怎么做呢?

2.实践与思考

2.1如何实施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做到:积极创设情景,震撼学生心灵,竭力调动学生兴趣;给予思考机会,体验成功情感,不断提高学生信心;发扬教学民主,平等互动交流,积极激发学生思维;延伸拓展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充分扩大学生视野。

(1)创设恰当的课堂情景。一个恰当的课堂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更好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主要思考的是,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主干知识,如何精选课堂中的例题。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什么内容可以让学生讲?如何提高教的针对性和学的有效性?

(3)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新课改提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很多过去难以呈现的课堂内容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得到很好的解决。但让学生看屏幕代替看黑板,点鼠标代替板书的教学并不适于数学教学,对信息技术的盲目推崇和滥用万万不可!数学讲究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规范的解题步骤。其实多媒体仅是一个教学辅助手段,绝不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体。

(4)发扬教学民主,平等互动交流。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实践表明学生参与的深度、广度、态度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2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能力、责任心等要求甚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同样教师不仅也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式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教师在学生未来成长的过程中,将只起参谋和顾问的作用,他们必须与学生一道,共同谱写美好的未来。

(2)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竞争本是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竞争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利于教师间民主气氛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新课改专题研究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自身素质。

(3)尊重学生,开发利用好这个宝贵资源。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失败的学习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尽量呵护学生的灵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能成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学生的错误和优点一样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都应得到正确地开发和利用。

(4)教师自身的反思与总结。面对新课改,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情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要做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行动研究”能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2.3如何评价学生?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因此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就是说,“数学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就是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动机和兴趣。其实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

(2)发掘闪光点,正面激励探索精神,肯定创造性活动。通过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和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个评价和激励中,要特别注意榜样的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尊重学生,做到因材施“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场合,应有不同的评价。应建立这样一个育人理念:“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4)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不等于满课堂的表扬。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表扬和鼓励固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批评同样具有鼓励的效果。对学生的鼓励不是越多越好,“适时、适度、适当的鼓励才能事半功倍”!无原则的鼓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反而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会造成是非不分、固步自封、骄傲自满。在课堂教学要真正地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相关的教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多一点发展的眼光,少一些功利的色彩!评价应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和全面。

2.4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新课改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也就是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具体地说有那些可行的做法呢?

(1)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讲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让学生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有的学生甚至永远也成不了数学尖子。但是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对待这种差异,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3)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醒学生注意适时进行复习总结,在应用中达到熟练掌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毕达哥拉斯语)。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发展其能力。

2.5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教育家孙维刚老师说:“从以知识目标,转移到以活生生的学生本人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睿智非凡的头脑,全面培养他们的素质,使他们成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显得十分重要。

(1)切实开展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说:“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善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新课程之所以提倡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方式,目的是为了丰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写专题总结报告等,能够使学生切身感受“做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数学文化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数学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更高的价值在于培养纯粹的思维能力,启发人们向往理念的端倪;便于将灵魂从变化世界转向真理的实在(柏拉图)”。数学教育“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4)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合作学习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改变了过于接受学习的现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是形象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二点建议:

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改、使用新教材中最深的体会就是高中新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

3.1认清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时间和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者,就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的探索、思想碰撞;合作者,就是在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恰如其分地指导和建议。不要在学生活动中过多地干涉,那样往往是毫无价值地帮倒忙,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活动起来,“活”起来,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充满灵气,我们很多担心都是不必要的。传统教育中最大误区就是教师的一味包办和学生的完全依赖,教师很辛苦,学生也身心疲惫,师生都苦不堪言。

3.2正确评价学生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人生快速发展变化的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特别是评价的客观、公正和全面。教师应主动多渠道,多角度去了解、关注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对学生的正确评价。而正确评价又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最终实现师生一同成长,相互促进,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A版)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表在《读写算》2011年9期53页

编辑:唐德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营山二中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