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成果 >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2011年12月07日 18:24:50 来源: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网 访问量:647

附件8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引导广大高中教师更好地理解历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改革先行试验省、区、市的经验和我省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历史教学改革,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部分  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一、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原则精神,结合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对我们理解和实施高中新课程具有指导意义。

1.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历史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必须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

人文素养是公民最基本的素质,一般是指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历史课程在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明成果,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养成理解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及其文明的正确态度。

通过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可以养成理性态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与方法论,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内容选择上,既坚持基础性,重要的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构成高中历史的主要内容体系;又坚持时代性,课程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结构上具有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个性化发展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有利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历史课程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坚持时代性,密切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历史贴近现实,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原有的历史知识基础,注意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差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施新课程,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对此,教师要给予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历史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4.改进历史教学评价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综合素质为评价目标,提倡多元化、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教学评价,并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和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激励与发展的功能,保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上,《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2)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阐释、多元比较、换位考证;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科学态度。

3)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上述三维目标有两个方面的较大突破:一是首次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单独提出来,与其他两大目标并列,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强调了“人文主义”价值观,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

    从宏观上认识历史课程在高中课程方案中的地位,明确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结构,了解各学习模块的内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分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此为框架构建课程。

   学习领域

    8个)

    

 1516个)

   模 块

(各科目不等)

 

 

 

8个学习领域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的一部分同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

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共设置了九个学习模块,其结构和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学习模块

必修

历史(Ⅰ)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的发展进程

历史(Ⅱ)

人类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领域的发展进程

历史(Ⅲ)

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进程

选修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高中历史必修课的三个学习模块,是保证课程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三个学习模块共有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每个模块教学时间为36学时。按照《四川省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每学期学习一个模块,每周安排2课时。教师也可根据情况,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六个学习模块,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增加相关学习内容。选修课程每个模块教学时间均为36学时。按照《四川省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但人文方向的学生至少要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两个模块。选修模块的教学,人文方向的学生在高中二年级上期第二学段、高中二年级下期和高中三年级上期进行;理工方向的学生在高中二年级下期进行。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无论必修或选修,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三个必修模块共6学分,是全体高中生必须要达到的。人文方向的学生还必须完成三个必选模块的学习,可获得6学分;理工方向的学生还必须完成一个必选模块的学习,可获得2学分。

二、课程设置

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开设历史课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建议采取按学期与模块结合的开课方式。必修模块从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设,用三个学期完成,共计6学分。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都可以自主选修其他选修课程。根据我省实际,把历史选修IA(必选模块)作为全省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的必选内容;选修IB(自选模块)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选修内容,其中,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选修除选修IA 以外的其它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理工方向发展的至少选修六个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选修Ⅰ(包括选修IA和选修IB)中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选修Ⅱ中每个模块也通常设计为36学时2学分。

高一上期完成历史必修Ⅰ的学习,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高一下期完成历史必修Ⅱ的学习,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高二上期,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完成历史必修Ⅲ的学习,每周2学时,共计36个学时;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第一学段完成历史必修Ⅲ的学习,第二学段完成历史选修IA中的选修1的学习,每周4学时,共计72个学时。高二下期,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完成选修IB6个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的学习,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至少在选修IB中,选修3456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每周2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高三上期,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完成历史选修IA中的选修2的学习,每周4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在第二学段可以在选修IB中,选修除高二下期选修后剩余3个模块中任意1个模块,每周4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高三下期,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学校安排一定的选修课程,同时安排总复习。

 

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方案

科目

必修(6分)

选修

必修

模块

学分

选修IA

学分

选修IB

学分

选修Ⅱ

历史

历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历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历史(Ⅲ)

 

(全体高中学生必修)

2

2

2

人文方向: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每模块2学分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探索历史的奥秘

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人文方向:至少选修以上选3456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

理工方向:至少选修以上六个模块中的任意1个模块。

每模块2学分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的选修模块。

 

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开设表

学年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内容

历史(Ⅰ)

历史

历史(Ⅲ)

选修

选修

复习

周课时

2课时

2课时

文:4课时

理:2课时

文、理:2课时

4课时

 


四川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指导表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及学时

第一学年

修习方向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上期

下期

上期

下期

上期

下期

学段1

学段2

周学时

学段1

学段2

周学时

学段

1

学段

2

周学时

学段

1

学段2

周学时

学段

1

学段

2

周学时

学段1

学段2

周学时

人文与

社会

历史

历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历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人文方向

历史 (Ⅲ)

选修ІA     选修1

4

选修ІB

2

选修ІA     选修2

选修ІB

4

学校安排一定的选修课程,同时安排总复习。

理工方向

历史 (Ⅲ)

2

选修ІB

2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建议

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课程标准》对每一学习模块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意义做出明确的要求,对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必修课程

1.必修Ⅰ——人类社会的政治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本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9个学习专题,其中有5个属于中国历史(专题15),4个属于世界历史(专题69)。

《课程标准》对必修课历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这三个概念之间既有包含与交叉,又有区别和联系。政治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活动累聚形成的,而一系列政治事件的爆发又无不是与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关,它们反过来推动着政治制度在发展、渐变中走向突变和更替。因此,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历史概念的区别及其指向,并通过这种指向将各个概念相互联系起来。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上述要求包含了以下几个层次。①学习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历史资料非常丰富,有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有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在了解历史资料各种类型以及史料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学习专题初步掌握一些相关的搜集方法。搜集历史资料的过程也是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对历史资料进行鉴别、分析与评价的过程。②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学会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指的是要求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上重大政治制度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学习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等多重角度探讨政治变革的原因及其意义,并能形成合理的、观点鲜明的、富有说服力的解释。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人类政治文明指的是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人类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通过民主和专制、法治与人治的长期斗争,人们以制度化的形式巩固和发展了民主、法治的胜利成果,这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飞跃。各个时代的优秀政治文明成果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从历史的角度清醒地认识、理解和珍惜这一遗产,结合中国的国情,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不懈努力。

2.必修Ⅱ——人类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本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8个学习专题,其中,中国部分4个专题(专题1-4),涉及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外国部分4个专题(专题5-8),包括外国近代、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程标准》对必修课历史(Ⅱ)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这一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要求学生知道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现象等基本史实;二是要求学生能够对人类历史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初步认识;三是要求学生能初步分析经济史上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对此要求需要说明两点:①与必修Ⅰ比较,必修Ⅱ进一步提出诸如“学会”“整理和运用”等较高层次的要求,即通过搜集经济生活中的实物、图片、音像、文献、口碑等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认识。这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与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学习与探究的方法。②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作的贡献。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对此需要强调的是:①从经济角度认识基本国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有非常广阔、深厚的影响,它不仅制约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也妨碍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学生通过经济史的学习,应该认识发展经济与提高社会生活水平的重要性,积极吸纳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开放的世界意识和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机遇和挑战。

 3.必修Ⅲ——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本模块共包含8个学习专题,按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现代、先思想理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结构排列,侧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对必修课历史(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重大事件、重大现象及相关人物在历史上都属于具体的史实,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密不可分的。要了解历史事件,就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因为历史事件必定是历史人物参与的。同样,了解历史现象,也离不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因此学习时应该将这三“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线”,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探讨人类文化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课程标准》对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这一要求包含两个层次内容:①历史学科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相关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实物资料以及口述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归纳历史史实,掌握历史线索。②“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首先强调学生应采用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即“探讨”。其次强调的是思想文化领域对影响历史客观进程因素的认识和评价。历史内容分布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在这些领域中,思想文化居于何种地位,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如何,对历史的发展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发挥了多大的影响等,都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必须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不同特色的文化,有了这种宽容心态才能够充分地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充分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要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兼收并蓄,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选修课程

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中新课程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作为选修课的第一模块。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变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虽然不像革命运动那样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学习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探究其成败的原因及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认识改革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作好准备。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了解人类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一选修模块,主要阐述世界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历程。民主与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近代世界社会巨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发展趋势,对深化历史认识,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进行现代公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了解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主要观点,辨别和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收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前期,世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战后至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并没有根绝战争灾难。高中新课程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作为一个选修模块有其重要意义,是让学生了解战争发生的根源、战争的残酷和它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探究和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局面的来之不易,树立一种关爱人类命运和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世界意识。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新课程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作为一个选修模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事迹,探究他们成败得失的原因,科学地评价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和智慧,学习做人的道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初步掌握评判历史人物的方法。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5.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遗留下很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们为解开这些历史之谜做了大量的探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高中新课程把《探索历史的奥秘》作为一个选修模块,对学习和认识历史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些历史之谜及其科学家探究历史之谜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研究历史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增强历史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历史的特点和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6.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着重介绍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价值。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产,有的遗产反映了历史上辉煌璀璨的文明成就,它值得后人学习、继承和发展;有些遗产反映了历史上的灾难和曲折,对人类极具警示作用。

《课程标准》对此模块提出的要求是:

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收集有关资料,深刻认识这一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懂得在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能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建议

1.科学合理地设置历史课程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

历史新课程教材是按照专题加模块的形式编写的,每个单元里的每一课,实际上又是一个历史小专题。历史新课程体系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的优点是问题集中,在知识的处理上较为灵活,选择性较为明显,便于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但这种课程体系跳跃性大、难度高、学术性强,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而必修模块应该是在三个学期内完成,每周安排2学时。对选修课的开设应有长远的规划、合理的安排。

因许多历史问题需要将政治、经济、思想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学校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在高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订齐三个必修模块的教科书,在高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订齐修习的选修模块教科书,以便为在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2.改变传统观念,把握新课程的性质,提高教师学术修养是搞好历史教学的关键

    高中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人才,而是要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公民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切实改变“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意识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3.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历史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目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基本上是处在为应试而学的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中更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人类经验”,是一门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将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文社会学科。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精选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

4.科学处理新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

1)分析教材结构和内容体系的变化

解析其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认真体会《课程标准》编者的意图,理解教材的基本观点,解析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使用教材、理解教材。

2)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新教材虽然结构严谨、观点新颖,学术性强,但客观上存在难度较大,容量较大的现象。加上各学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更加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一方面要充分把握《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利用教参,理清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实际,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根据,教科书是连接《课程标准》与教学的纽带,是落实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但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不等于历史教学内容的全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处理,可删、可补、可改,确定那些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与方法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教学内容。

对必修模块教学内容应作整体思考,将三部分的内容作有机的整合,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一方面要注意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必要时为高中学生适当的“补课”,简要补充某一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在不违背《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三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这样既能加深对某一历史问题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紧凑、完整,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从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切实改变教师包办一切,忽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做法,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民主、和谐、热烈、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智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新课程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3)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将这些学习方式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参的关系

    《课程标准》反映了历史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推行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的最基本依据;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最重要物质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具有“教本”和“学本”的双重功能;历史教参是对历史教材的解读与补充,是教学的辅助资料。教师备课应当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有选择地、批判性地吸收、借鉴教参的合理成分,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编制教学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比如: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学重点;构建知识网络,化无序为有序;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历史领域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相关教学素材进行教学活动等等。对教材中的若干内容,对课后练习与活动探究的作业,可根据教学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灵活处理。

    2)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三维课程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它们各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其中“知识与能力”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过程与方法”旨在强调历史的认识过程以及得出结论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通过历史学习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优良的人格品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与以往的历史教学目标(即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相比,对历史探究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注重历史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改变以往思想教育中的泛政治教育化倾向,力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三维课程目标之间不能相互混淆,更不能相互代替。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知识的基础,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获得学习的方法,提高实际能力,实现情感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要掌握终身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以前两个目标为基础,实现价值观的升华,重在体验与感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依托学科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处理,三维课程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3)章节体通史与模块单元体专题的关系

    新教材按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编写,特点是内容精练,跳跃性强,思维层次较高,而以往高中历史章节体通史教材的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教师们对它已经习惯和适应。针对模块单元体专题教材的教学策略,一是要调整好心态、观念、思路,主动适应模块单元体历史专题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某一领域、某一类别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二是依据新教材的有关内容,探寻更高层次、更严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三是在教学中不能就教材讲教材、就模块讲模块、就问题讲问题,历史的发展有因果性、关联性,所以,历史研究的思维必须是缜密性和整体性的。由于历史教材各模块之间并没有严密的因果时序性,因而,教学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和调整。为便于教学,有些模块内的单元内容也可以重新整合。

    4)历史教学中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对传统的扬弃,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发展,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对以往历史教学传统中的一些有效做法仍要坚持。如注重历史主体知识的落实、历史线索的梳理,注重历史概念的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归纳,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归类与多角度分析,注重讲、练、评的有机结合等等。但历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上进行积极的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程应力求教学理论、教学素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功能和教学评价多元化;应该在合作探究的天地里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该使学生和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平和的心态共同去学习、领悟、探讨历史问题。但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讲求有效性,必须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实发生积极的变化,促进学生发展,要避免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忽略效果的不良倾向,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历史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适切的课程资源是历史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1)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是高中课程资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高中课程的基本素材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建立在充分利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从历史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精选蕴含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力求实现学科教学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密切结合。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师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兴趣专长以及在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成果,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生长点。

图书馆主要的历史资源有历史典籍、历史期刊、历史小说、通俗历史读物及考古、文物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是师生能接触到的最方便的资源之一。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条件和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发挥公共网络资源的价值,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快捷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2)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作用

   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为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和适应历史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丰富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以及蕴涵着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重要的历史人文资源。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高中可根据本地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发各种独特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还可结合乡土资源,安排课外实践活动。要善于合理发掘和运用社区及兄弟学校的课程资源,同时与社区及兄弟学校开展广泛的合作,建立相应的经验交流和合作研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应注意有效地整合校内外历史课程资源,力求发挥各种历史课程资源的优势。

3)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主体作用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是最重的人力课程资源,从很大程度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得如何,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增强和扩展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和开发利用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利用多种途径,发挥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而为创造性地实施历史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第四部分  课程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历史教学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历史教学应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重视过程与发展,实现课程评价重点和功能的转变,树立“全面、多元、发展”的学生评价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活动、历史思维以及身心发展状况及时做出评价,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同时,通过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评价体系,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总之,历史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新课程的实施。

    一、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历史教学评价机制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和激励、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学习评价应遵循注重发展、评价主体多元、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尊重个性、关注结果与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调查、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中历史学习评价的侧重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学习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过程性评价是指通过即时、动态、灵活的评价方法,全面深入地考察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实施过程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发展与关注潜能相结合;共同标准与尊重个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发现问题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实施过程性评价应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时间随机化;评价结果动态化;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二、构建旨在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历史学习的主渠道,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目标,是确保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应遵循“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观,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教师对《标准》的理解,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关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整合等。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评价,应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并非单纯由某种特定的评价模式构成,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的评价模式的总和。它注重将教师的专业素质(师德、师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整合为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知识获得、交流合作、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机会、积极性和效果、对教师行为的反应等,均可成为评价的依据。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多元参与,自评与他评结合,自律与他律结合,努力形成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新机制。

三、学分认定与模块教学评价

学分管理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考查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一般是在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由学校来认定,其目的是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要求。

必修和选修Ⅰ中每个模块学习时间为36学时2个学分,修完模块达到规定要求即得2学分。模块教学评价对模块来说是终结性评价,对整个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是过程性评价。模块学分认定应由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成绩评价两部分构成。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含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所有材料,包括学习档案(即学习课时记录、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等)、历史习作、历史制作、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等相关内容及师生和家长的评语,主要以材料的形式构成,可在学业成绩评定中占一定适当比例。

模块学业成绩评价一般采用考试方式,测试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本模块历史的主体知识,既要关注点,也要重视面;测试的重点应放在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上,题型设计要灵活、实用。

模块学业成绩的最后评定以等级形成出现,以淡化对分数的片面追求。模块学业考核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种,成绩合格方可认定学分。学生因考核成绩不合格而未能获得学分的,允许其按规定进行补考,补考合格可以获得学分。

选修II的模块考核,可以采用提交探究报告、撰写小论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及书面笔试等多种形式,由任课老师提出方案,报学校批准。

编辑:戴建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营山二中 特此声明。